“理论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记的。”这是我院曾祥喜老师在语言学概论教学中常说的一句话。课堂直播授课之余,曾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课上讲授相关理论,课后布置相应习题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老师出题、学生解题、分享改进,一份作业在此般双向互动中为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多方热议,彰学思激情
作业的发布并不意味着出题阶段的完成,前期由于对网络教学模式的不适应以及学习资料的相对匮乏,老师往往会立刻收到铺天盖地的疑惑。作业怎么没有显示?题目什么意思呢?不太明白。找不到解题思路,能提供示范吗?我想重新做一次,提交的作业能打回吗?凡此种种,老师都得一一解答,大段的文字、连续的语音,“开设网课,学生和老师都辛苦很多,大家一起坚持下去”,老师给我们鼓劲也在为自己打气。
第一次的作业是关于国际音标的,鉴于对语音学知识的相对陌生,很多同学坦言无从下手,在反复请教老师后还召开了一个个“部门会议”。不少同学曾在朋友圈记录过与室友、学习伙伴的讨论过程。其实,在这个将近七十人的大班里,针对作业中的疑难点,几乎每个人都有相互讨论、请教、施教的经历。这种既当学生又当“老师”的双重体验是一次寓教于乐的生动实践。
钻坚研微,扬学术良风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一份作业,用科研的眼光看,也是一个大的学术乐园。解题时,除了恰当结合所学理论,很多学生并未止步于此。覃贝蓓在有关语法范畴的作业中,查阅了大量文献,并就“of结构”的所有格问题与老师探讨。骆纤雨、吴思清同学使用语法分析工具、语料库等专业资料,曾老师对她们深思、好学的态度表示了赞许并建议同学们向她们学习,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加深对所学的理解。
优秀作业分享是曾老师一以贯之的做法。在最近一次语用分析题的作业分享中,翟子锋的解答脱颖而出。按照教材体例逐一罗列理论,然后分门别类结合语境分析题干中的对话。曾老师表示“翟子锋的答案我非常欣赏,分析的方法,结合理论观点的论述论证都很不错。”群里也竖起来一排排大拇指,不少同学感叹这简直是当作论文来写呀!“通过观摩这些模范作业,我不仅在知识输入方面拥有了查漏补缺的机会,也在知识输出方面收获了新思路。”邱文博这样评价道。同时这些作业又会经过大家的审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共同探索更优良的解法。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吴思清、罗诗逸、胡惠敏、翟子锋的作业分享)
以“练”促学,趣从中来,在该班师生的通力合作之下,以作业为桥梁的学习新天地牢牢地架在了老师和学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