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上午九点,受文学院邀请,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科学部徐朝东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基于历史比较法的晋语曾梗摄入声韵历时演变蠡测》的学术讲座,参与讲座的有主持人周赛华教授,以及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生。
讲座伊始,徐朝东教授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历史语言学的方法在构拟语言轨迹,解释音韵方面的重要作用,历史语言学的演变类型在汉语中是有对应的,还强调了理论支撑在传统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使音韵学研究更加井然有序。本次讲座即是基于历史语言学演变的主要类型来给晋语中曾梗摄入声韵的演变做出合理的解释。
对于晋语曾梗摄入声韵,徐教授指出从声韵配合的共时分布调查看,晋语的曾梗摄阳声韵演变路径基本一致,即主要元音的高化,而阳原、大同曾梗摄阳声韵读音在此基础上阳声韵尾逐渐消失。另外,徐教授将晋语15个代表点的曾梗摄入声韵146个音节做成了声韵配合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晋语曾梗摄入声韵母读音在各个方言片、方言点的具体表现。对于晋语入声的演变徐教授划分为八个阶段,对每个阶段中语音的发展与变化都做了具体而细致的讲解。比如第三阶段知组、庄组声母发生了合流,第五阶段时部分三四等主元音受到介音的影响发生了高化,相应的一些声母同时也发生了颚化,第六阶段精组三四等声母开始发生颚化,太原型部分元音高化、央化。在第八阶段中,徐教授进一步预测,晋语曾梗摄入声韵声母组都会发生颚化,元音的都高化为i。
紧接着,徐教授讲到了晋语曾梗摄入声特殊读音字,徐教授以来母德韵开口字“勒肋”、溪母锡韵四等字“吃”(喫),合口字“疫役”在晋语各个不同地区的读音,来分析说明晋语曾梗摄韵入声韵的发展变化情况。还运用了山西地区的曾梗摄入声韵相关的历时语音材料,探讨晋语的形成年代。徐教授从宋辽金元汉语诗文用韵情况,契丹、回鹘、女真、西夏、波斯语的对音中,发现曾梗摄入声发展演变是一致的,即曾梗摄合流,塞尾弱化,主元音还是一样,只是介音区分一二与三四等,这其中体现的演变模式与现代江淮官话基本一致。从曾梗摄入声读音重建的情况看,晋语可能与客家话、粤语等南方汉语方言有些相同读音现象,可能是这些方言共同的语音共性,也可能是有同源关系。
讲座最后,同学们就讲座内容中的疑难点提出了问题,如晋语演变的关键时间点、不同历史阶段下晋语的具体情况以及现代晋语中部分入声字的保留等问题,徐教授均耐心细致地做出了解答,本次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