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下午三点,人文讲坛第330期《传统戏曲的魅力—从关汉卿到梅兰芳》在逸夫人文楼B6016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原中山大学教授、现广州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康保成先生。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包括文学院青年教师、本科生、研一新生和博士生。此外,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也旁听了讲座。整场讲座由朱伟明教授主持。
康保成先生以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从初中到博士的故事,进而导入讲座主题。本次讲座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中国戏曲史的发展线索;二是关汉卿、西厢记、牡丹亭、梅兰芳的艺术创造和艺术魅力。
在第一部分中,康保成先生介绍了王国维以来的文学观、戏剧观和戏剧史观,并指明“汉族城市戏曲史”是中国戏剧史的“明河”。除此之外,中国戏剧史还有一条“潜流”---即乡村戏曲和少数民族戏曲。在该部分,康先生以时间为线索,就每个特定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戏曲类型作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第二部分主要从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和演员出发,详细分析了这些作品和演员的艺术创造和艺术魅力。康教授着重介绍了关汉卿及其作品,并打破传统的认识---即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而将莎士比亚称为“中国的关汉卿”。通过比较,他指出了关汉卿在戏剧史上的崇高地位。并且康保成先生特别指出《救风尘》、《鲁斋郎》、《拜月亭》、《窦娥冤》四部作品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值得一品。
然后结合《西厢记》中的部分故事情节,通过品味细节和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西厢记》不尽的戏剧性,是不可解释的天才作品。而对于《牡丹亭》,康保成先生则说该作品是“因梦成戏”,其深刻性在于梦幻中的性爱,而主人公杜丽娘也正是死于对性爱的徒然渴望。
讲座最后从演员的角度对梅兰芳的艺术创造和成就做了高度的评价,并就其表演体系做了相关分析。康保成先生指出梅兰芳是古代戏曲的终结者,也是现代戏曲的开拓者,是中国戏剧的一个重大转折。
在互动环节中,在场学生踊跃发言,就讲座的部分内容和观点与康保成先生做了相关交流和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颇多。最后,朱伟明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康保成,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2017年1月起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资深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曾任教于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史》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馀篇,出版《傩戏艺术源流》、《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等著作10部。)
(摄/谭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