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9:45分,日本美学家、广岛大学教授青木孝夫于逸夫人文楼A5017会议室举行了一场题为《气象的美学》的专题讲座。
讲座开始前,学院院长刘川鄂向青木孝夫教授颁发聘书,聘请其为湖北大学客座教授。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黄晓华主持,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老师梁青担任现场翻译。
(图为院长刘川鄂向青木孝夫教授颁发聘书)
讲座伊始,青木孝夫教授介绍了中、日、韩三国的美学动向。他引用韩国学者李御宁的观点——日本知识分子是“向日葵式的知识分子”,旨在说明日本、韩国当前本国美学传统缺乏一贯性,研究本国内的美学较少。而对于中国美学界,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者较多,但仍然是以西方话语、西方体系来进行研究。青木孝夫教授指出,当前他从事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艺道”和“气象美学”两个部分,他是以整个东亚作为着眼点开展自己的研究的。
气象美学发源于北欧,大约在十年前由日本学者斋藤百合子引入到日本。2010年,青木孝夫教授以《雨》为题在日本、中国、欧洲等地做了几次发表。他指出,西方的审美理论造就了一种日常生活和艺术之间的距离感,隶属于日常生活食物的气象更多被人们从实用方面进行把握,因而在审美层面较少被西方人关注。但在中国、日本,气象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与“雨”有关的意象在中国特别多,与“雪”有关的意象在中、日、韩三国都特别多。在东亚,这种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融为一体的现象,值得研究者关注。
(图为青木孝夫教授讲座过程一隅)
青木孝夫教授引用“潇湘八景”说明了东亚文化圈中气象美的传统。潇湘八景是约1000年前,湖南当地流传的八个气象景观,如“潇湘夜雨”、“江天暮雪”等,大多以“地点+看点”的模式明明,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之后,由“潇湘八景”引发的日本“八景”种类颇多,在日本便有500多地。这种对气象的感受性也体现在“对雨恋月”的意象组合与共同审美体验上。“气氛”使日本人本能地具有某种期待,将具体的景物与周围的轮廓逐步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沉醉”的效果。青木教授指出,通过“气象”这一切入点,开展氛围美学的研究,并与西方的环境美学作对照,是他当前研究的重点。
讲座结束后,与会同学对青木孝夫教授进行了友好的提问,现场反应热烈。
(图为讲座现场)
青木孝夫,日本美学家,广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美学会编辑委员长,广岛艺术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以日本为中心的东方美学、比较美学、古典戏剧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