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下午,湖北大学文学院王光和老师在逸夫人文楼接受采访。不久前,他的“胡适文学思想的本土传统与西学资源研究”顺利结项,课题同名最终成果获评“优秀”。
此项目一方面加深了对胡适文学思想的全面理解,通过对胡适文学思想中的“白话文学(尤其是白话新诗)观念”、“现实主义文学”以及考据批评等主要观念的揭示和探讨,较为理性客观地评价了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研究热度仍显不足的胡适文学思想得以进一步彰显;另一方面,此项目深入研究胡适文学思想和切实考察其中的“中西资源”,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新文学史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把握,而且还为继承中国文学传统并有效地借鉴西方文学,从而实现中西文学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些参考。
谈到这次项目的成功申请,王老师首先介绍了该项目的内容,如胡适的白话语言观、白话诗的创建等相关文学思想的内容。然后从自身专业及兴趣等方面谈到了自己实施该项目的动机和灵感。王老师指出:“其实这算我博士论文的一个延伸,我的博士论文仅从西方角度来谈,后来想进一步完善,自己也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兴趣和热情,加之有一些相关资料可查,因此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上“传统”这一角度,这自然也就有了之前说到的一个有机结合。”
当被问及该项目的创新之处时,王老师谈到了两点,一是对大量的相关文献作全面且系统的整理分析,二是从中西两方面入手,客观、理性地分析胡适的思想观点及相关内容。此外还谈到了在研究过程中,为什么要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结合起来,以及自己是如何将二者结合展开论述的。随后,王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在研究中所遇到的如文献搜集和整理、难以有所创新和突破等困难,以及自己是如何解决的。面对“文献搜集困难”、“文献整理困难”和“难以有所新突破”三大困难,王老师潜心求索,从容面对。
最后,我们也请王老师对研究生的学习提出一些宝贵建议。王老师说,无论做学问还是做其它事,都需要有端正的态度,要事实求是,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的耐心。学习和科研贵在坚持,同时也少不了平时的努力积累。
王光和,男,1966年生,安徽芜湖人。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研究的兴趣是汉语国际教育和中西文化比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