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著名诗人张执浩诗歌分享会顺利召开
作者:刘敏        编辑:文学院青年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27        来源:         点击:

现为武汉市文联作家、汉诗执行主编、曾获“年度诗人”的著名诗人张执浩《草原上的野花》诗歌分享会于5月27日下午3点在湖北大学图书馆思睿厅顺利召开。参与分享会的人员有著名诗人余秀华、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小说家李修文、汉诗诗人剑男、长江文艺出版社诗歌出版创始人沉河、汉诗诗人槐树、80后诗人及汉诗责编谈骁、当代著名诗人及电台主持人余笑忠等。

谈及诗歌创作的源头,张执浩毫不掩饰地说,写诗最初源于自己青年时对异性和爱情的渴求。“隔壁的诗人是个笑话,远方的诗人是个天才。”张执浩认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是一个和正常人一样有血血肉感知的普通人,如同提及杜甫会想到“天地一莎翁”一样,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诗人,只要他有热烈真实的情感和不被框架概念束缚的思维,张执浩对在场学生说道。

著名诗人及张执浩好友余秀华如此评价张执浩及其诗歌,“张执浩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好人,我将他看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挚友。在我成名前和成名后,他对我一直没有变过。我希望诗人永远不要成熟,这样才能有上升空间,不停上升。不急于成熟和有成就。诗的本质是顺从生命,这样才能写好诗歌。有些诗人看起来像疯子,他们把生活过成诗歌。诗歌是生活的,但把生活当作诗歌是很惨的。”余秀华现场朗读了张执浩新诗集里的《星星索引》,观众掌声热烈。

刘川鄂评张执浩的诗歌集是“当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从生活的细微处开掘诗意,用自然、轻松、简单的笔触来诉说,每一首诗都是一口深井,一种思维的回声。著名小说家李修文说,诗歌作为一种对世界本质的总结,是一种个人美学的创造。他表示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思考中,曾深受张执浩的启发,“在我思考和写作遇到关隘的时候,我会去看张执浩的作品,去看他在挑选和验证什么词汇和事物,他的创作贯穿着某种在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耐心,是一种与世界与人类融合的统一。”他的诗歌既不大呼小叫,也不声嘶力竭,像是一种凝望,淡而持久。

与张执浩同窗、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诗人剑男回忆与张执浩大学时代结识的故事,“那个时候,历史系出身的张执浩已经写了很多诗了,甚至比我们这些中文系写得好得多、多得多。”他真正地与诗打成一片,我们阅读起他的诗是没有任何障碍的,简介甚至简单的语言组合起来却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强烈的美感。

80后诗人、汉诗责编谈骁回忆十年前与张执浩结缘的故事,他笑道“我是张老师从一片混沌中挑出来的一匹马,可惜不是千里马,而是一匹笨马。”随后他分享了自己写诗过程中张执浩给自己的启发与帮助,表达了对前辈的感激。

在诗歌朗诵环节,现场四位观众分别上台朗诵了张执浩的《我还是喜欢你明亮的样子》、《最好的诗》、《如果根茎能够说话》和《姐姐》。随后,张执浩挚友余笑忠老师朗读了《高原上的野花》,他说,这首诗从写出来到现在,每次读都会被这种活的生命力所吸引和感动。

在回答最后提问环节中现场观众提出的“何为目击成诗”诗,张执浩说道,对生活中意向本质的辨认和感情联系的感知是诗情的根源,一颗星星附近总还有星星,从来没有一颗孤立的星星。鸟鸣、星子都是诗歌,没有美丑之分,只有是否有生命和情感之分。越发简单原始的东西越有力量,也越能打动人。所以诗人的状态应该是“主动生活、被动写作”,只有这样写出来的诗才能给人如梦初醒、如病初愈的感受。“文学中的悲戚、揭露最终的目的是要释放一种善意,令人向上。”张执浩总结道。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