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徐杰教授应邀在我院作了题为“‘语言特区’的性质及其语言学理论意义”的精彩讲座。
徐杰教授立足于整个语言学史,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术语——语言特区,指出“语言特区是促使语言创新演变的重要源泉。”他的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语言创新与语言演变的源泉,指出传统上将语言接触和语言习得认定为语言创新与语言演变的两大重要源泉。二是语言特区的定义,即指那些可以合理合法地,理直气壮地突破主流常规语言规则约束的语言运用特定领域。这些区域性质特殊,能够大量催生新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用法,是语言创新与语言演变的第三个重要源泉。三是“语言特区的三大类型”,分别是诗歌文体、标题口号和网络空间。这些区域都能自由表达且追新求奇,反映了语言特区标新立异的基本特征。四是研究“语言特区”有着重要的语言学意义,可以为深刻认识语言机制、解释语言变异、预测语言发展提供一扇独特而宝贵的窗口。
徐杰教授提出新的理论,给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徐杰,先后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助理系主任,河南大学黄河学者,武汉大学珞珈学者,澳门大学校董会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语言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武汉大学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