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博导、华东师大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文系系主任谭帆老师,以“‘小说’概念及其他”为题,给我院全体研究生及相关学科教师做了一场精彩讲座,讲座由黄晓华副院长主持。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研究所走过的是以“西学”来笼罩或者说限定中国文学研究的一条道路,文学是如此,小说同样也是如此。所以,谈小说的概念实际上讨论的是中国文学传统、文化传统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小说传统的问题。
由此话题深入下去,谭帆教授谈及从近代开始,中国的小说概念出现了两个新的变化:一、小说地位开始提升,二、小说形态上的变化。这些新变要归因于“西学”的影响,也要归因于梁启超、鲁迅等人的贡献。小说概念的新变改变了以往对小说的认识,奠定了我们一百年来的小说观念,也奠定了我们一百年来小说的研究观念,开创了中国现代的小说学术史,也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小说史。近代的小说概念的转变是以西方的观念,划出了中国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区别,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世界化的道路,其价值意义殊为巨大,然而,与此同时,在小说创作及研究中却失落了很多我们本土化、民族化的东西。其一,从研究史的角度而言,20世纪以来的中国小说史研究遮蔽了中国小说史的本来面目。其二,从创作的角度而言,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小说创作中,传统的小说文体大量流失。
接下来,谭帆教授又为大家揭示了中国传统的小说概念的基本内涵:第一是无关于政教的“小道”,强调非正统、非主流性,指谈说浅薄道理的论说性著作,宋以降又指与“杂家类”相近而又相区分的笔记杂著。第二是有别于正史的野史、传说,是指与“杂史”、“杂记”等相近而又相区分的叙事性作品。第三是民间伎艺,包括民间发展起来的“说话”伎艺。第四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虚构的有关人物故事的特殊文体,主要指通俗小说。谭帆教授认为,近代小说概念的转变使得中国传统的小说的复杂内涵的某些方面被遮蔽,某些方面被放大。中国传统社会定位小说的内在逻辑并不在于虚构或故事,而是在于非主流、非正统的价值判断。在中国传统社会,对小说文体的认知永远是重文言轻白话、重笔记轻传奇,然而20世纪以来,中国的小说研究却是重白话轻文言、重传奇轻笔记。这种变更的根本原因在于小说观点的改变,此种改变对中国小说史、小说学术史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但同时也使得现代的小说研究和小说创作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渐行渐远。
谭帆教授的深刻见解引起了师生们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与谭老师交流互动,掌声、笑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