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人文讲坛第370期:教材语言研究的三个世界观
作者:杜梦        编辑:研究生会        发布时间:2021-06-23        来源:         点击:

2021年6月21日下午15时,人文讲坛第370期在逸夫人文楼B6016顺利举行。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教授应邀做了题为《教材语言研究的“三个世界”观》的学术报告。文学院邱庆山副院长主持讲座,张鹏飞院长、石锓教授、王光和教授、李霞副教授等老师出席,汉语言文学和汉教专业的本科生以及语言学、文字学、学科语文、汉语国际教育的硕士生聆听了讲座。

 

苏新春教授首先向我们阐释了“三个世界”观为语言世界、知识世界、观念世界。语言世界是指教材语言实际存在的面貌,包括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存在状况。苏教授在对我国中小学教材语言的语言要素进行计量统计的基础上,先与台湾地区的中小学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我国大陆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无论在篇目上还是在课文篇幅长度上都远远高于台湾地区。又与“对外汉语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在中小学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部分,“听”的练习数量最小,这表明在母语教材中普遍不重视听的训练。还以“大概”和“白”为例,指出了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很多多义词在教学顺序的编排缺乏科学性的问题。

教材语言的知识世界是指教育教材语言面貌和存在状况中所蕴含着的各种知识内容,既包括不同学科的百科知识,也包括语言文字本身成体系的理性知识。苏教授指出,3500个常用字字表体现的是社会交际功能,这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功能不一致。此外,汉字除了音序、形序以外,还应该有一个义序,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义序法更有价值。目前对汉字字表的研究,定音、定形、定量做得相对较好,但对定序研究尤其是义序的研究不足。苏教授采用“位序法”调查小学生识字规律,即按照生字在教材中出现的顺序得到所有汉字的位序表,这体现了汉字学习以“字义”为主的认知规律,承袭了许慎《说文解字》的字书理念。

教材语言的观念世界是指教材语言面貌和存在状态以及使用过程中所蕴含着的各种价值观、意志、立场、情感、态度等观念内容。教材是塑造、影响、铸就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世界观的重要材料,“观念世界”是教材的基本诉求,是本来之意。不仅是民国时期,其他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的中小学教材,都有“政治意识”和“政治诉求”,都是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而不可能是培养自己的掘墓人。这是基本常识。

苏教授指出,“三个世界”观反映了教材语言研究的不同角度和类型,教育教材语言研究既要关注语言形式,也要关注语言形式蕴含的内容,语文教材的学习过程既是语言能力的获得过程,也是知识的获得过程,更是观念的铸造过程。研究者既要分别关注“三个世界”,还应该将三者结合,这才是教材语言研究的合理体系。苏教授以网络热词“躺平”“内卷”为例,说明了透过语言形式可以看见其背后蕴含的社会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追求等社会心理变化,说明语言形式与观念世界的紧密相关性。

 

邱院长在总结时指出,苏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以扎实的数据为基础,对中小学教材的语言进行了多维度研究,得出了很有价值的结论,有理有据,显示出严谨的治学态度。苏教授对教育教材的语言研究富有前瞻性、启发性,既给了我们知识和计量研究的方法,也给了我们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思考的出发点,使我们受益匪浅。讲座尾声,在场老师与学生就相关内容跟苏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审稿:刘继林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