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文载指路灯 | 【教师专访】王光和老师:汉教人的追求
作者:王婷 周欣怡 李静雯        编辑:学工办        发布时间:2021-10-14        来源:         点击:

在资讯匮乏的时代里,他坚守对中文专业的热爱,和大多文学青年一样,他对阅读文学经典有着浓厚的兴趣;最难忘的大学岁月,是图书馆前的等候,是操场林荫里的争论,是纯粹致学中别样的美好;执教三十载,专心于中文教学,他在“填鸭式教学”的反思中进行新尝试,明肩上之重任,晓传文化之大情怀;“老师也是普通人”,他和学生一样有着自己的爱好,偶尔也追追剧,闲暇的旁晚也去沙湖散散步;他关切学子,字字忠言、句句含情。他就是文学院的汉教人——王光和老师。


求学经历:始于兴趣,贵在坚持

漫漫求学之路,王光和老师依据爱好选择了中文系,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跟很多同学一样,他的兴趣爱好就是读书,尤其是中学时代,品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经典,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并且,一直优秀的语文成绩也给了他一定的信心,支持着他走上中文的道路。王光和老师的大学生活,是他人生中是很值得纪念的阶段,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相伴学习。他谈到,那时候的科技不如现在这样发达,通讯也无法和现在相比,但是大学中学习氛围非常好,为了考研一起挤图书馆的时光令人珍惜。而在平日生活中,他们的娱乐活动也不是现在的电子游戏,而是在操场散步,闲聊学习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影响了他们的学风,让他们更加专心学业。


教育心得: 教师的责任感

目前,王光和老师已从教三十余年,曾在文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工作。其中,王光和老师在国际教育学院工作了十多年,一直从事中外合作培养留学生的工作,以及研究具体的培养方法。几年前,他来到文学院担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老师,绕来绕去仍然回到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岗位,对此,王光和老师幽默地表示自己除了汉教别的都“不会”。

在教书育人方面,王光和老师根据自己多年执教的经验总结了自己的看法:“老师的方法、效果、风格以及学识都对教学有着有一定影响,但最重要的是责任感,老师的风格或许会不同,但拥有责任感决定了一位教师对待不同学生都会采取公平公正爱护的态度。”他这样和学生强调:“老师不管有怎样的个性,有怎样的性格缺陷,绝大部分老师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师道尊严。”这里的师道尊严并非是传统封建思想里的师道,并非是拘礼,导致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感,而是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是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传道授业的角色。在他看来,这是成为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教师履行了责任,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有所收获。


工作感悟:多元文化中的新尝试

从事汉教工作以来,王光和老师表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随着中国的国力提升,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也在大量上涨。同时,中国也有一定的能力把优秀的学生送到外国学习。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之中,王光和老师感受到了各国语言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这种碰撞中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开拓视野,加深了对“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的理解。而这种文化的差别带来的和谐之美,远胜单调的独一的文化。王光和老师认为,从事汉语国际教育让他拥有了“公平公正看待世界的立场”:在传统的目光中,有人会觉得俄罗斯人傲慢,美国人优越,称俄罗斯为北极熊,美国为山本大叔,这些偏见虽然有趣,但是在增长见识后,对不同事物的看法会趋于多元化。

在王光和老师看来,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的教学能力,他想要在教学中进行新尝试,不能限于与英语教学一样的知识点、语言点的介绍,不能仅仅止步于“看”和“写”。他认为语言上更需要的是“听”和“说”,因此,他鼓励学生开口,不要当“哑巴”。王光和老师觉得汉教应该先为学生打基础,教会他们听说读写,再进一步传授“李白杜甫”。他肯定了中学时期“填鸭式”教学的方式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太赞成在大学使用“填鸭式”教学:“就比如死记硬背某件事的历史节点并不重要,因为网络发达后许多资料网上可以获取,但如果能够通过查资料来了解一段历史,获取自己的理解,那么就能借此获得更加全面的记忆。”这正是在教授留学生的过程中给他带来的灵感,并且他也正在尝试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之中。


兴趣爱好:普通人的普通爱好

生活中,王光和老师也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约上三五好友,打打羽毛球;兴致来时,与好友把酒言欢。他也会在闲暇之余追剧,喜欢非“神剧”的历史剧,如早期的《亮剑》、《雪豹》。他特别提到喜欢看《我的团长我的团》,喜欢它的基调、内容、视角。旁晚有时候也会去湖(沙湖)边慢跑个把小时,一边锻炼,一边看风景;生活平淡纯粹如一捧清水,从王光和老师这些普普通通的小爱好之中,也体现出了他对平淡朴实生活的热爱。


寄语学子:四个小建议

王光和老师首先希望同学们学习要脚踏实地,注意学习的阶段性,比如本科阶段主要是打好基础。他经常对学生说: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他尤其注重经典阅读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读书,明白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位,希望本科阶段的学生能够在“语言”和“文学”两方面打好基础,然后再发现自己的兴趣并深入学习。

王光和希望文学生“要有人文情怀”,这也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文学院的学子,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中国语言文化的海外推广,推动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同时,王光和老师也十分关切中文学子的身理与心理健康。生活上他希望中文学子能够注意自己的身体;心理上他希望学子积极乐观,具备足够的抗压能力。他说:“即使一个人学习成绩再好、能力再强,不懂得排解压力也会对自身产生负面影响。”他希望文院学子能够“快乐一点,阳光一点”,在大学生涯的体验中,既掌握学识,也能够实现心智上的成长。

王光和老师最后建议文院学子一定要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子在学会独自思考的同时要养成用批判性思维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习一定要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批判性思维,改变中学教学模式下的固化思维。“你的思考、批判能力如果强于别人,会使你受益良多。”他希望学子能够跨学科学习,“中文人也要去学哲学,哲学是有助于思维能力培养的。”

王光和老师不吝夸奖,在给予学子建议的同时,也给予了学子充分的肯定,“来湖大的四五年,感受到湖大学子的良好素质和优良学学风。”

(审稿:余澜)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