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推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湖北省国际中文教育长效监测机制的建构与应用”项目深入开展,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民间文化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北大学)执行主任张鹏飞教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北大学)办公室主任黄斌副教授、项目负责人李霞副教授带领“中华文脉(《诗经》)探源”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1月18日-21日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开展调研活动。
18日下午,湖北大学调研团队与房县政协、文联、文旅局、宣传部、房县《诗经》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相关领导在房县非遗馆会议室举行了一场小型座谈会,就房县《诗经》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现状、房县特色地域文化等问题展开深度交流。房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张蕊、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陆龙权等领导介绍了房县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推广方面的发展现状与成功经验、房县“《诗经》、黄酒、野人”三张文化名片的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希望湖大团队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房县”模式,助力湖北地域特色文化的进一步推广。会后,调研团队在房县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了罗国士艺术博物馆。

房县是《诗经》的重要发源地,湖北大学调研团队以探源《诗经》文脉为中心,于1月19日-21日在房县宝堂寺、博物馆、西关印象街区、庐陵王酒庄、翠娃剧团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在宝堂寺,了解《诗经》早期采集者和编撰者之一尹吉甫的传说,近距离瞻仰千年石碑、聆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龚文友(曾用名:刘光友)演唱《诗经》民歌;在西关印象街区,观览《诗经》文化元素具象化呈现,感受房县对于《诗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因地制宜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在房县博物馆三楼诗经厅,欣赏了房陵长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远翠等当地民歌手清唱《关雎》《桃夭》等经典民歌,黄斌老师吟诵一曲《鹿鸣》相和;在房县翠娃剧团,对房陵长歌传承人陈远翠进行专访,讨论了当前影响房陵长歌发展的痛点问题以及未来推动房陵长歌进一步发展的新模式。

酒与《诗经》的关系十分密切,《诗经》中有“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等名句。“千里房县诗酒远方”,黄酒是世界上三个最古老的酒种之一,而房县则是黄酒的重要发源地。房县黄酒醇厚香甜,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已成为房县文旅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1月20日,为多维度了解房县传统黄酒文化,师生一行前往房县庐陵王酒庄调研。酒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庐陵王酒庄的历史文化、品牌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据了解,房县黄酒兴盛于唐朝,为唐中宗李显流放至房陵时命随行宫廷匠人对房县民间酿方进行改进而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酿酒工艺传承千年,同时又不断创新,引入现代科技,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师生们参观了以黄酒为主题的展览馆,欣赏不同时代的酿酒用具模型,并深入现代化酿造车间,感受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化酿造设备的相互融合。

房县还是一片具有深厚红色底蕴的土地,在近现代革命历史进程中曾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房县作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武装力量的活跃区域,贺龙、柳直荀、邓中夏等率领红三军在此创立红色苏区。无数先烈为了革命理想,在此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红色篇章,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深入学习房县的红色文化,1月18日晚上和1月19日下午,调研团队两次参观雷天明纪念馆,通过馆内陈列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并结合在房县博物馆内收集到的资料,学习雷天明烈士的光辉事迹,追寻红色足迹,体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房县物华天宝,物产丰饶,拥有房县黄酒、黑木耳、小花菇、娃娃鱼、绞股蓝、核桃、白芨、阳荷、虎杖、北柴胡等十余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尹吉甫传说”“房县黄酒制作技艺”“房县酒规”“房陵长歌”等五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践活动尾声,调研团队前往房县野人洞和野人谷,领略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考察“野人”传说与山川风物。讲解员向团队成员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在野人洞内发现野人毛发的过程,野人洞内历经万年的溶洞风光,是房县“野人”传说的重要佐证,具有较强的文化意义和研究价值。野人谷是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连接点,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要地,至今仍保留着躲军洞等红色文化印记。野人谷内空气清新,风光秀丽,不仅拥有奇特的地质地貌,更蕴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神秘迷人的“野人”传说,吸引了众多游客与研究者的关注。

悠久灿烂的历史人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共同孕育了房县《诗经》文化、黄酒文化、野人文化、帝王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富有特色的璀璨地域文化。通过调研,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北大学)教师和“中华文脉(《诗经》)探源”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不仅对房县的《诗经》文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切实感受到房县多彩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考察为湖大调研团队后续研究鄂西北文化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师生们将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传播,积极为湖北地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工作服务。
审核: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