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文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专题会议暨重点工作部署会,贯彻落实学校评估反馈意见,统筹规划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重点任务。会议依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问题反馈及整改要求》与《近期本科重点工作》两份文件,明确整改方向与实施路径,为学院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目标。

评估反馈问题剖析与整改部署
根据本科生院6月13日反馈的评估结果,文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专业建设适应性、实践教学成效等方面有待改进。具体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中"三性两化三型"要求贯彻不充分,部分专业与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匹配度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落实不到位,校外实习基地使用效率低,毕业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外聘教师教学培训不足;科教融合机制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渠道不畅;学生体测合格率持续低于同类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实施效果欠佳。
针对上述问题,会议强调整改工作须在院党委领导下推进,要求各专业负责人牵头于6月23日前提交《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及细化表,整改期限原则上为1年,重大问题不超过2年。整改重点包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分流机制,加强专业动态调整与产业需求对接,建立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效机制,完善外聘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制定科研反哺教学的激励政策。
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性重构
会议同步部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任务,重点落实学校"通识教育向专业教育前移"的调整要求。根据学校学院格局调整,长江新区校区大一学生将改由学院自主管理。文学院需确保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等专业每学期学分不超过28分,并将专业核心课前置至大二前。针对中基班(基础学科拔尖班),学院将启动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学业导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计划通过"科研课题进课堂""本科生科研学分认定"等举措提升学术培养质量。
在专业建设方面,会议公布了2025年招生计划:文学院大一新生计划招收60人,通过转专业机制确保大二维持2-3个教学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因评估获B级且就业率偏低,将于2025年停止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A级专业,将依托"荆楚优师计划"扩大师范类培养规模,该计划学生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并定向就业。此外,学院将重点申报"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保护"等微专业,探索"汉语言文学+法学"等双学士学位项目。
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协同推进
课程建设聚焦"数智化升级"与"交叉融合"两大方向。会议要求6月19日前完成智慧课程、"人工智能+专业课程"申报工作,重点建设《AI与文学分析》《数字出版技术》等前沿课程。同时,6月23日前需提交开放性实践项目申报,计划与武汉本地文化企业共建实习基地,解决2022、2023级学生实习问题。
教师发展方面,学院将实施分层培养计划:教学型教师重点支持课程建设与教学成果奖申报,科研型教师需承担中基班科研育人任务。针对评估指出的"教师数智赋能能力不足"问题,学院将对接学校培训资源,组织开展AI教学工具、虚拟仿真技术等专题培训,同时探索"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师培养模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此次会议标志着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学院将以评估整改为契机,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设置、推进课程数智化转型等举措,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力争在1-2年内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和质量保障有效度。
(审核:彭安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