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湖北文学通史》研讨会在我校思诚厅召开。湖北大学校长熊健民,《湖北文学通史》总策划方方,著名文艺评论家贺邵俊、曾大兴、黄发有、王先霈、陈美兰、於可训、王又平、王兆鹏等40余名专家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我院院长、《湖北文学通史》当代卷主编刘川鄂教授主持。
据悉,《湖北文学通史》分为4卷,共计120余万字。由湖北省作家协会、在汉数家重点高校以及长江文艺出版社共同组成编纂及出版团队,历时3年完成。描绘出一幅3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湖北文学演进发展的画卷。著作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王齐洲教授担任古代部分(第一、二卷)主编、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何锡章担任现代部分(第三卷)主编、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教授担任当代部分(第四卷)主编。
校长熊健民致欢迎辞,对来校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同时对我院学术团队积极参与湖北当代文学的研究与建设工作给予肯定。湖北省作协主席、《湖北文学通史》总策划方方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编写该书的初衷,同时对参与编写的教授专家们表示衷心感谢。之后,参会嘉宾在校图书馆门前合影留念。
随后,《湖北文学通史》研讨会正式开始。与会专家在发言中,从地域文学史的编写体例、方法,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湖北文学的特征等角度,深入研讨了《湖北文学史》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王先霈率先发言,在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前期工作做出肯定后,他谈起自己为《湖北文学通史》写序言的感想,并提出“湖北文学史是区域文学史,而不是地域文学史”。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大兴在肯定了王先霈老先生的理论之后,结合历史上的区划制度回答了王老先生“湖北究竟有没有文学史”的问题,并指出楚文化是湖北文化的精髓,因地貌地形等地理因素的影响,使楚文化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来自我院博士生江河作为博士生代表进行发言,他简述了本书所描绘的楚文化精神,并对各位编写者严肃客观态度,对湖北文化发展的担当与责任表示由衷敬佩。《湖北文学通史》古代卷主编王齐洲,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梁必文及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宏兰做最后总结发言。
据了解,《湖北文学通史》从编纂规模、学术水准等方面,都是省级文学通史中的全国第一,对于湖北文学事业的发展,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链和培养文化民族认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