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人文讲坛(第485期):中西会通与现代汉语“文学”概念的形成
作者:杨宇翔        编辑:        发布时间:2024-10-28        来源:         点击:

2024年10月21日晚7点,第485期人文讲坛在逸夫人文楼A5017会议室顺利举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高玉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中西会通与现代汉语‘文学’概念的形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刘继林教授主持,文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讲座伊始,高玉教授回顾了自己以语言为进路的文学研究经历,强调自己对“文学”一词的梳理与研究并非从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理论出发,而是基于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高玉教授认为,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即西方“literature”从输入到成为今天我们熟知的现代汉语概念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词语的输入;与中国古代“文章”观合流的近代概念;从新文学开始的现代“文学”概念。“文学”概念在中国的接受实际上是“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深刻地影响中国人对文学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改变中国人的观念并建立现代“文学”概念,另一方面它在被接受的过程中又深受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从而变得中国化。

刘继林教授最后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表达了感谢。与会师生结合讲座内容,与高玉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高玉教授重点解答了语言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现代性”理论在文学语言研究中的适用性、从语言角度切入海外华人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学术前景等问题。本次讲座最后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嘉宾简介:高玉,1964年生,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1项。著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俄语版、阿拉伯语版、日语版和印度尼西亚语版。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教育部社科奖二、三等奖4项。

审核:刘继林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