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讲坛
人文讲坛(第491期):深析科举制度,细品《儒林外史》
作者:周亦茜        编辑:        发布时间:2024-11-19        来源:         点击:

2024年11月13日晚上七点,第491期人文讲坛在逸夫楼A5017会议室顺利举办。湖北大学客座教授、湖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水浒》学会会长、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石麟教授应邀做了以“科举制度与《儒林外史》”为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张鹏飞教授主持,文学院众多师生参加了学习交流。

石麟教授以科举制度的变革和发展为线索,从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科举制度的价值和历史地位、明代科举制度的变更、以及明清科举制其他问题相关研究四个层面,展开了精彩而有序的论述。

首先,石麟教授列举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对比了科举制度的成熟发展期——唐宋阶段与其完备阶段——明清时期的不同。他从“秀才”和“进士”在唐代和明清时期的差别入手,引出了对明清科举制度的变更的细致分析,让大家真正体悟何谓“八股取士”制度:明代乡试、会试都要考三场,但头场试卷是否能得试官赏识,则决定着考试结果,而头场所考恰是八股文,所以八股文决定了能否进学、中举、中进士。石麟教授认为科举制度相较于先唐时期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更加合理、进步,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自明清科举制度高度成熟,八股取士制度对当时社会和文坛有着潜在而深远的影响。其次,石麟教授详细分析了明清科举四级考试制度,即院试,乡试,会试以及殿试,并且特别点出各级考试与做官之间的具体联系,并结合《儒林外史》中的周进、范进,深刻展示了周进这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连一个参加秀才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悲愤至极而撞号板的心酸,以及“穷秀才、富举人”所引发的范进中举后的一系列怪现状。石老师深入浅出的剖析,让大家对科举制度与仕途的关联与影响有了深刻体悟。最后,石麟教授补充了明清科举制度其它问题,区分了“连中三元”,“贡生”等概念,指出现今对明清小说的研究仍需更加动态化、多元化的视角。

讲座最后由文学院院长张鹏飞教授进行总结,张院长认为:“石麟老师的讲座,通过《儒林外史》这些章回小说等‘外史’材料,发明科举制度等‘正史’中的很多文化问题、社会问题,鉴赏文学,辨章学术,意味十分深厚。”随后与会师生就本次讲座内容踊跃提问,石麟教授分别耐心解答,其中重点讨论了对“科举”这一关键词的认识、以及如何读中国古典小说等问题,在座师生皆感到受益匪浅。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嘉宾简介:石麟,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水浒》学会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学会理事,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出版专著二十五部,与人合著二书,主编教材三套,参编参撰书籍十种,撰写《中华活页文选》六期,并在《文学遗产》、《明清小说研究》、《戏剧》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四十多篇。

审核人:张鹏飞、刘继林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