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上午,应文学院邀请,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李子君先生在逸夫楼A5017会议室作了题为“论汉语辅音腭化的条体性与阶段性”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副教授张冰老师主持,参与讲座的文学院师生有40余人。
李子君教授从汉语舌面辅音[ʨ]、[ʨh]、[ɕ]的分布与音位理论的矛盾性入题。李教授指出汉语腭化音变的性质及其音变特征需要结合世界语言辅音腭化演变的普遍性与汉语辅音腭化演变的条件性、阶段性来看。其中条件性是指舌根与舌尖辅音在前高元音的影响下即有发生腭化的可能,阶段性是指舌根与舌尖辅音腭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存在着不同阶段,整个演变的阶段都应包含在腭化音变过程之内。这种阶段性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总的来说,腭化演变的条件性与阶段性二者融为一体,不容分割。
在提问互动环节,张冰老师、胡平老师就方言中见晓组、精组声母腭化演变层级中的“超前音变”以及辅音腭化音变的范围进行提问。李教授随即对此与师生们展开了交流。交流之余李教授补充到:使用“超前音变”这个概念说明晋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少部分方言中见晓组、精组声母的腭化阶段,其实是想强调它们是以ʨ、ʨh、ɕ为起点进一步演变的。
最后张冰老师总结说:现代汉语舌面声母[ʨ]、[ʨh]、[ɕ]音位的归纳,一直属于汉语辅音音位划分非常棘手的问题。李子君教授立足于音韵文献与现代方音,结合诸多语言辅音腭化演变的普遍性,将腭化演变的条件性与阶段性合二为一,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剖析了汉语腭化音变的实质。
嘉宾简介:
李子君(1972-),男,河北唐山人,文学博士,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吉林省人才政策2.0版第二批次人才,长春市第八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大学“十三五”哲学社会科学先进个人。现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等。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等多项,作为首席专家主持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代‘广韵-集韵’系统韵书韵字大成、数据库建设及宋代韵书史建构”(19ZDA255)1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2部,在《中国语文》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荣获“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摄影:郭浩杰
审核:刘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