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2024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讲座
作者:陈宇昕 杨颖 刘文杰        编辑:        发布时间:2024-09-14        来源:         点击:

2024年9月11日晚8点,湖北大学文学院2024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左传>“凤兆”源流追索兼学习方法举隅》在四号教学楼507教室召开。本次讲座由湖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继林主持,文学院邹福清教授受邀主讲。

邹福清老师从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习阶段的差异性以及撰写学位论文的现状切入,强调硕士研究生阶段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邹老师现身说法,分享了撰写《凤与中国文学》一书面临的材料多、常识多、话题少等难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即通过大量检索充分收集材料,通过精读与细读相结合发现问题,通过跨界研究深入讨论。然后以其书讨论的《左传》叙述“凤兆”的内涵及衍变为例,从问题的提出、论证、拓展三个环节向同学们讲解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在问题提出阶段,立足众多材料得出了繇辞“凤皇于飞,和鸣锵锵”即“凤兆”是政治预言而非婚姻预判的初步判断,并指出通过浏览与细读相结合来比对材料是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论证阶段,充分证明“凤凰于飞”起初与婚恋无关,与政治有关,并提出搜集内证与旁证两种途径;同时,邹老师强调学术研究要时刻保持溯源沿流的意识,拓展论证的深度,他从文字初义、原始宗教、原始神话以青铜器凤纹等诸多方面追溯凤文化的渊源,然后从凤凰别为雌雄并进入婚恋场域,以及“琴挑”故事、孤鸾舞镜等故事的加入来描述凤文化在婚变场域的歧变。

通过邹老师的讲解,我们得以窥见文科研究开展的全过程:问题的提出,离不开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只有立足众多文本材料,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选题;研究的论证,需证据确凿、逻辑明确,内证与旁证相结合,切不可盲目武断;拓展阶段,需扩大眼界、跨界学习,追本溯源。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掌握研究方法,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基础。张之洞曾言:“人能精研覃思,则文章可源。”作为文学院学子,应当用心钻研、沉心思考,源源不断地扩展学识、做出研究。

最后,刘继林副院长对此次讲座内容进行总结,本次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审核:刘继林 邹福清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