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徐贝贝莅临文学院人文讲坛,做了题为“在言成分与非在言之辨析及其在意义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古代汉语教研室胡平老师主持,参加本次讲座的还有石锓教授等语言学方向的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
本讲座主要讨论在言成分和非在言成分这一对新兴但又拥有悠久研究历史的概念,深入分析其区别,提供五种测试方法来验证两种成分,并解释测试方法背后的原理。通过这五种测试,讲座重点探讨蕴含、焦点义和级差含义等语言学领域常见意义概念的在言性或非在言性,并基于具体的语言实例来检验并反思这些测试方法在语言实践中的适用性、有效性,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从在言和非在言成分角度审视这些概念,有助于揭示自然语言中的主要信息和隐含信息,理解语言意义表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讲座结束,徐贝贝老师就讲座内容和在场师生进行深入交流,最后胡平老师做了总结:形式语言学是国际语言学的主流,而在国内方兴未艾,徐贝贝老师的讲座则从形式句法学扩展至形式语义学和形式语用学领域,为我们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让我们见识了与国际接轨的语言学研究。
徐贝贝,现为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毕业于美国Rutgers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形式语义学、形式语用学和汉语语言学,研究领域为偏向性问句、主观(评价)副词、认知情态、言据性、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义-语用界面研究。现主持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近年来在《当代语言学》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
审核:刘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