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下午,应文学院邀请,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甘于恩教授在逸夫楼B2022会议室作了题为“岭南饮食文化与语言景观概览”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教授周赛华老师主持,参与讲座的师生50余人。

甘于恩教授从广府、潮汕、东江三大菜系的特色入题,展开讲座的两个版块内容:1.岭南的饮食文化;2.岭南语言景观(饮食类)。岭南饮食文化除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外,在语言的表达上也颇具个性,体现了岭南三大方言的丰富内涵。
甘教授指出,大量方言词汇、俗语、饮食谚语及市井招牌案例生动阐释了岭南饮食与地理环境、历史移民、民俗传统的深层关联。例如,“煲仔饭”“荔枝柴烧鹅”“蜜汁叉烧”等广府饮食词汇,既折射出岭南人“食不厌精”的生活哲学,也承载着方言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诠释。
甘教授强调,岭南饮食丰富,方言复杂,在语言景观上也体现出岭南特色。而景观本身发挥着信息和象征两种功能,其中语言景观的设计更涉及到语言景观的管理。构建友好型的语言文字景观,体现了管理部门在整个城市管理上的水平与认识,也反映了人性化管理是否真正落实,同时也要注意管理只是引导,而不是“过度干预”。
甘教授建议,我们要结合实地调查与理论创新,通过多维度语言景观分析推动语言资源保护及文化认同构建,并以方言为纽带助力饮食文化传播与地方特色维护。

在提问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广府地区语讳习俗”“方言保护与饮食文化传播”“语言景观管理”等话题踊跃提问,甘教授一一作出详细的解答。
最后,周赛华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再次感谢甘于恩教授的拨冗莅临。整场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嘉宾简介:
甘于恩,暨南大学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主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语保工程核心专家组成员、广东省首席专家。2020年被中国教育部评为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主要著作有:《汉语南方方言探论》《广府方言》《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广东方言与文化探论》等著作,《汉语方言学大词典》(副主编)获教育部、省社科等多项奖励(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重点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等多个科研课题。
摄影:郭浩杰
审核:周赛华、刘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