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下午3点半,第506期人文讲坛在逸夫楼A5017顺利举办。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南民族大学二级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教授应邀以“AI时代文学的可视化研究”为题作了一场精彩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张鹏飞教授主持,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学习交流。

讲座伊始,张院长代表全体师生对王老师回母校讲座表达了热烈的欢迎。王兆鹏教授回忆了在湖北大学的治学经历,并提及正是当年“文学量化”的探索,成为他做文学可视化研究的学术起点。
王兆鹏教授从三大方面阐释了“AI时代文学的可视化研究”,一是文学研究可视化的目的;二是文学研究可视化的内容,主要有文学数据可视化和诗词意境可视化;三是文学研究可视化的路径和方法。王教授首先展示了一个唐代重要诗人基本信息的数据统计表,指尖一点,数据表瞬间变成一目了然的彩色的世代可视化统计图形,直观地解答了唐诗分期中的细致问题。其次,王兆鹏教授强调要突破学科界限,深入文本,他以王维、李白等人诗歌为例,追本溯源,通过文本解读与数据验证,挖掘出传统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层层追问,并与地理、天文、历法以及考据方法相结合,呈现了可视化对文本细读研究的层层深化,揭示出不一样的诗词世界及文化内涵。
最后,王教授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介绍可视化所应用的范围,包含作家,作品,传播,接受等四个大致方向,每个方向均需融入跨学科交叉思维,并结合人工智能数据开展研究。王教授更强调在可视化过程中,情景再现的六大要素:事件、地点、人物、时间、景物、情感对诗歌的阐释至关重要。由文生图,使诗词意境具象化可视化,不仅要深入细读文本,需要多模态融合表达,更需要勇于试错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王教授向师生们展示了首届AI诗词可视化大赛的部分。

王兆鹏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深入浅出的示例阐述,让讲座极具启发性,不仅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引发了大家对文学可视化的持续思考。
张鹏飞院长在总结时说:“王兆鹏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文学研究数字化、可视化,让诗意生活化、文学鲜活化”。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嘉宾介绍:王兆鹏,曾任湖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现为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南民族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期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唐宋词史论》《词学史料学》等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主持开发有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审核:张鹏飞、刘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