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湖北大学“语文名师进课堂”第二讲:以“素养为本”创新语文教学路径
作者:宋双羽        编辑:樊丽敏        发布时间:2025-11-18        来源:         点击:

为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湖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23级于2025年11月15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搭建学习平台,邀请名师引领,助力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中双向提升。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实践实训中心池周平老师主持,特邀武汉市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赵文清老师,以“聚焦核心素养,创新教学路径”为主题,围绕语文高考考评改革与教学实践展开深度解读,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前瞻性与教学指导性的专题讲座。

赵老师指出,从当前高考语文命题的趋势来看,语文教学正处在十分重要的转型期。传统依赖“死记硬背+模板化答题”的教学方式,已难以匹配高考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随着高考命题更加突出情境创设与个性表达,学生需要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发散、辩证等多种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因此,语文教学应回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本质上来,教师需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帮助其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其主动形成语文能力。赵老师强调,在教学引导中,教师应适时适度,既要避免学生在自由探索中迷失,也要防止过度灌输压制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新课标提出的“立德树人”目标是语文高考命题的重要导向。赵老师指出,这里的“德”并非狭义的政治概念,而是涵盖思想、精神与价值判断的综合素养。初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依托教材体系,落实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

在教学策略的分享中,赵老师以课堂实践为基础,梳理出八项具有明确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他指出,教师需通过可视化呈现思维过程、聚焦具体情境、形成有效策略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写作教学应立足于真实生活情境,并在教材体系中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深化。赵老师还强调,语文学习不应依赖机械“刷题”,而应以深度阅读为根本,通过阅读理解语言、审美与人性,从而扎实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

最后,赵老师总结道: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树人”,新时代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回应语文高考改革的导向,更要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品格与文化自信。

这次“语文名师进课堂”在理论指导与实践示范之间实现了有效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他们的未来专业成长提供了明确方向。文学院将继续深化此类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师范生搭建更高水平的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审核:彭安湘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