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讲坛
【九秩华章、百年征程】人文讲坛(第372期)——“水浒”考证的学术性与趣味性
作者:张小燕 刘维佳        编辑:研究生会        发布时间:2021-09-30        来源:         点击:

2021年9月27日晚上,人文讲坛第372期在逸夫人文楼B6016顺利举行。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水浒》学会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石麟教授应邀做了题为《“水浒”考证的学术性与趣味性》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张鹏飞老师主持,石锓老师、邹福清老师、韩晓老师、胡平老师等出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文艺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在第一部分,石麟教授对梁山好汉绰号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指出可以分三种情况理解梁山好汉的绰号。第一种情况是通过字面意义直接理解其含义;第二种情况是通过查字典、辞书等就能理解的哪些绰号,例如旱地忽律朱贵(“忽律”即鳄鱼,凶恶如鳄鱼);第三种情况的绰号比较隐晦,需要通读全书和查阅元明时期相关文献才能推导出绰号的涵义,例如“玉麒麟”(像麒麟一样的白色骏马)。第二部分,石麟教授从梁山好汉的根据地和长相出发,讲解了梁山好汉根据地被虚构、发展的过程,指出宋江群体本是流寇,没有根据地;《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地从早期的“太行山”到《宣和遗事》的“梁山泺”再到元杂剧的“梁山泊”并最终被固定下来。第三部分,石教授考究了宋江骨干成员的数字。论证早期水浒故事是“三十六人”,《宋史》、宋元间的文人诗歌、《宋江三十六赞》、《宣和遗事》都是三十六人,演绎到《水浒传》成为一百零八人。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石教授也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并向大家推荐了《水浒难词注释》等书。石教授强调,“做学术要尽到材料、尽到能力,不断地去延伸学习,这样才能做好学问”。老师们也就今晚讲座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现场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

最后,张鹏飞院长就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赞同石教授强调的“孤证不能成立”“尽到材料,尽到能力”的观点,寄语文院学子“只有将文学、语言、文献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做好学术研究”。

(审稿:刘继林)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 湖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