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上午,第498期人文讲坛在逸夫人文楼A5017会议室举行。南开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查洪德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元代散曲的野逸之趣”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张鹏飞教授主持,文学院众多师生积极参与了此次学习交流。

查洪德教授以元散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为线索,将其总体性特征概括为“野逸”,分别从中国文学史上的另类、“野逸”概念的含义与渊源、“野逸之趣”的七种表现形态等展开了详细而精彩的论述。
首先,查洪德教授阐述了元散曲的独特之处:元散曲并不符合儒家以雅正为主的传统标准,在体制、用韵上也不同于唐诗、宋词。前代学者多将元散曲的特征概括为“谐”“俗”“辣”“俏”等,但查教授举例分析了这种概括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以“野逸”概括元代散曲的总体特点。其次,查教授认为“野逸”是元代文人中普遍存在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和文化精神,体现在元代文学艺术的诸多方面,元散曲比元代绘画更能体现元人的“野逸”特征。再次,查教授对“野逸”概念追根溯源,分别阐述了“野”和“逸”的含义,又总结出“野逸”具有纯朴闲适、放纵不羁、隐逸的人或生活这三大义项。最后,查教授分别阐述了“野逸之趣”的七种表现形态,并分别举例了狂野肆逸、疏野旷逸、朴野恣逸、乡野恬逸等特点在元散曲中的表现,展现了元散曲反传统的思想及其独特魅力。查教授旁征博引,他鞭辟入里的分析令大家对于元散曲的“野逸”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讲座最后由文学院院长张鹏飞教授进行总结,张院长认为:“查洪德教授的讲座,弥补了学界现有观点的缺憾,对于元代散曲的特征进行了更加合理的总结。在研究时,需要全面整理文献,从文本出发,对作品进行整体性、全局性的概括。”随后与会师生就本次讲座内容积极提问,查洪德教授一一予以解答,又重点就元代文学研究的方向、对元代诗风的概括、“野逸之趣”与元代社会环境等问题作了强调。在座师生均感到收获颇丰,讲座在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嘉宾简介:查洪德,南开大学杰出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从事元代文学研究与文献整理。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第八届、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天津市社科一等奖,获评《中华读书报》2020年度百优图书和不容错过的20种人文社科好书等。
审核:张鹏飞 刘继林